2015年2月16日 星期一

Cavalia《夢幻舞馬》

圖片來自官網

- 離開辦公室有點晚,迅速打電話問了南港展覽館停車場入口位置;但客服報得不夠精確,我當場迴轉好幾次才找到入口。停好機車後,一路狂奔到大帳篷表演區(哇我的腿才剛攀過岩吔(累)),幸好演出晚十分鐘開場,沒讓我錯過分毫。一開始就看到表演者也跑了好久不斷追馬,稍稍撫慰了我的心。XD

- 雙騎士慢速跑馬,各拉著一位從天而降的空中飛仙轉圈圈(畫面優雅至極,你只看我這段文字絕對想像不到)。突然騎士鬆手,兩位飛仙的鋼索立刻收短上升,迴圈速度激增,視覺效果讓全場驚呼。

分明知道是角動量守恆造成突然加速,但平時看慣的範例只有滑冰表演,這會兒兩位飛仙呈現的效果則非我熟悉,讓人驚豔。

- 非裔舞者的快速空翻與疊羅漢極為出色。事後回想,他們帶來的非洲舞風跟整場「舞馬」主題好像不太相合,尤其非裔舞者中似乎沒有任何一位擔任騎士或馴馬師;不過他們的表演單獨來看,精采度都無庸置疑。有個重點:他們每一位都是八塊肌,而且統統都有子彈肌!

- 在地面上叱吒風雲的空翻超級高手,在馬背上翻滾卻失誤兩次。我有點意外——原來馬背上的動作不只是難很多,而是難非常非常非常多。失誤後重試前,馴馬師安撫鼓勵馬所花的時間,比花在鼓勵空翻騎士上還要多。

- 第一匹馬跨欄之後,他們把欄杆升高。即使第一次升高幅度不大,敏感的我一下子就發現下一場表演應不是「馬跨欄」,而是「人跨欄」。最後,跨欄果然裝模做樣升到誇張的高度,兩匹馬奔馳穿過其下,站在其上的騎士(一腳站一匹馬)則在一眨眼間跳過欄杆後回到馬背。我興奮之餘(也興奮自己猜對),突然發現:

「啊!疆繩怎麼辦?」

⋯⋯越過欄杆那一剎那,究竟是疆繩整個放掉在重拾?還是騎士迅速換手抓啊?雖然後者不太可能,但我完全沒觀察到細節啊我不確定我懊惱啊~~

中場休息時搭訕了一位觀眾,問她疆繩問題;她訝異的說她根本沒想這麼細,也沒留意。我最後還攀談了工作人員,她給我了個好消息:我是「愛馬區」觀眾,可以參與演出後的Q&A時間,訪問演出者!

- 踢沙踢水的疾速畫面總讓人著迷。

- 小馬太太太太太萌了!

- 正式表演結束後,劇團在愛馬區觀眾面前示範了訓練表演馬的橋段——其實我們愛馬區觀眾成了馴馬師幫手,因為粉墨登場的馬需要先適應小群觀眾(就是我們),再來面對大場面。

表演者說這位新手馬兒11歲,將在下週加入正式表演。11歲,這不年輕了,立刻讓人聯想到馬的表演生涯有多久?但我不忍在Q&A時問這個問題,還是問了疆繩的事。答案是疆繩全放後重拾。

(表演者說這馬兒是 stock horse(牧牛用),不過口譯者怎麼翻成「種馬」(stud)?我聽錯了嗎?)

- 近看馬戲表演真好!以前兩次看太陽劇團,座位都好遠喔,今天好像把從前的遺憾都補齊了似的。

2015年2月15日 星期日

孝子山、普陀山、慈母峰、中央尖、臭頭山

天梯


捷運木柵站 - 795公車 - 孝子(09:30) - 普陀山 - 慈母 - 中央尖 - 臭頭山(14:40)

記憶相同,平溪這幾座山必然趣味橫生;尤其當年讓我第一次發現自己是拉繩魂。四年後重遊,我挖掘樂點的能力有過之而無不及,地形百變,驚喜感絲毫不減!(⋯⋯其實是因為我是路痴,大部分的路都忘了~XD)


往中央尖的大崖壁的最上段

上圖左上方那塊大石是四年前隊友卡關處(左昔右今),今日它多出一個鑿洞,顯然是為了救援可能卡關的新手。我上攀時特別踩了那鑿洞感受一下,但覺這踏點頗遠,不太符合人體工學。九姑娘和小光隨後攀上,我一問,才知他們統統沒有踩那個根本不順路的新鑿洞⋯⋯難怪我踩時總想著「為什麼得出動我的M字腿(?)跨那麼遠啊」~XD

離開中央尖那段下坡路,有疏密恰好的樹林夾道。我收起登山杖,輪番抓著一根又一根的樹幹盪躍而下。因為膝關節不好,所以我須將大量的支撐力放在抓盪樹幹和岩石的手臂上。樹皮粗糙,難免在手掌上留下擦痕;尤其當速度太快時,我只靠眼角餘光搜尋樹幹位置,等到手一抓上去,才發現「這棵樹有刺」!所以一路上抓樹的前一剎那,我都先虛浮試探;等痛覺一來,我得立刻放手,身體趁著衝勢搖到另一側用另一手抓另一邊的樹幹——這過程實在高潮迭起,我一路玩得不亦樂乎。

你問我怎麼不戴手套?⋯⋯我太久沒有摸樹幹摸泥土了,實在捨不得戴啊。

突然想起上週五華山swing上,我充當leader邀了一個女孩共舞。舞後閒聊,她攤開手心說自己皮膚好乾。我聞言回應:「天冷乾燥嗎?」同時跟著打開自己的手掌看,卻意外發現:皮膚也偏乾的我,在跳舞後手指卻紅潤到泛著光澤。我莫名其妙被自己的手感動了一下。

可我現在打開手掌來看,滿手粗糙的樹皮屑與土灰。不一樣的光景,但我又莫名其妙動心了。

以下,照片:

挑逗

嚮光

2015年2月8日 星期日

[寫手] DRUM TAO《和流祭典 太鼓道TAO》


(2/8晚,ATT SHOW BOX。官方網站。)

[注意事項]
1. 要有手掌腫痛的心理準備。
2. 團員的美貌全達到傑尼斯等級,但肌肉量遠勝~XD

——尤其當台下左方神不知鬼不覺的突然出現鼓聲、應和台上的表演時,坐在最邊緣的我往左轉頭一看,才發現數個鼓手已然並列在我身側,以熱情的擊鼓節奏和滿分的笑容對所有觀眾打招呼。此時我都嗨到要融化了~近距離的感受真美好啊!當他向這裡鞠躬致意時,座位上我幾乎同步哈腰回敬,這逗得他笑得更燦爛了~~(大心)

服裝設計極優,該露的露,該亮的亮,該含蓄的含蓄,整體視覺又精采又俐落,肌肉在擊鼓那一剎那的抖動、在翻躍那一剎那的收縮,歷歷在目。舞步完美契合擊鼓的節奏,尤其在他們抱著胸前重鼓一齊跳躍旋轉時,你訝異怎能有這麼「重」卻同時這麼「靈動」的畫面,懾人的力道與誘人的輕巧感一併呈現,武術風範呼之欲出,光來個腳步特寫都精采萬分。

連表情都太有感染力,這在團康活動(?)時尤其昭彰。光一顰一笑,就把台下所有觀眾的拍掌聲節奏與音量控制得服服貼貼。我們隨著他們的鼓聲、表情與手勢熱情拍掌,台上台下的打擊樂應和無間;結束時,全體觀眾都樂得又叫又鼓掌,應該所有人的手都紅透了!

他們也唱吼,以充滿張力的嗓音和氣聲,畫龍點睛的下在鼓聲之間,爆發力更上一層。我不知道他們唱的是語言還是隨性的狀聲詞,隨性到我不確定其中幾聲是彩排過的還是即興演出,尤其當某一位聽到身旁的夥伴唱吼了一聲時,他分明透露出驚喜的神色,緊接著回眸向夥伴應和一聲。光是這種互動就讓人看得心滿意足啊。

默契,最要緊的關鍵。那一幕隱形球的拋接表演,由五人「達達達達達」等間距疾速掃過,一毫秒不差,簡直像出自同一人之手。明快的鼓聲配上默劇般的幽默演出,著實出彩。

團員之間看起來真是情意滿滿啊,舉手投足都充滿愛>///<。例如有一幕擊大鼓表演,前排三人全部下腰擊鼓,上半身懸在半空中沒有支撐點。我看得滿腦子問號:這符合人體工學嗎!?你往後下腰的同時,手臂還須往前奮力打向鼓面,力道怎麼維持?可是他們身段太完美,畫面順眼到我猜有些觀眾都覺得這一切理所當然;直到表演結束時,其他團員挑逗正在下腰的夥伴,欺負對方似的往他懸空的上半身壓下去,他就立刻倒地不起了~XDD

2015年2月7日 星期六

[寫手] Swing Taiwan

大柯與Wade(來源:Swing Taiwan Facebook


「那麼⋯⋯」Wade啜了一口茶,再度抬頭時眼神清亮,「可不可以請你幫我們swing寫一篇?」

豈止一篇?我心想。我鎖在Facebook權限裡的swing文章就不知累積了幾層樓,只是篇篇18禁(誤),無法公開,閨密們讀了都以為我談戀愛。就像當年〈笑〉一文公開後,高中同學紛紛起鬨,唯獨主角笑唯羞得大氣不敢吭一聲。

你對舞蹈的愛可以多到如何呢?那情緒強到讓我把舞蹈快閃列為志願並付諸實行,甚至到農夫市場舞一遭,獻給可愛的阿姨叔叔們看。

但一切遠不及Wade當年在八個月內飛了十多個國家,追尋swing大師的腳步,向他們學習。

「你喜歡這樣四處旅行、長住國外嗎?」我問。

「並不喜歡。」

「⋯⋯所以都是因為太愛swing?」

聞言,他點頭笑了。

***

我受邀參加一堂 Level 3 體驗課。上課之前,我已經在華山木板地的週五露天舞會晃了5個月,每個月兩三次。在什麼都不會的情況下在那邊生存下來,靠的是什麼?當然還是「愛」。XD

——很愛跳舞,還有很愛人群。即使想取靜,你也找得到舞會一角,旁觀這些人群自成風景,像煎餅磨坊舞會的星夜版。

噢,那需要靠「技巧」嗎?其實那不是必備,而算是因為愛而自然漸漸長出的東西。每一次與對方跳舞,你都受濡染,像一個在新鮮語言環境裡長大的孩子。例如當leader一跳,力道從手臂那兒傳過來;我聽懂了這個肢體語言,順勢躍起。等我落地時,我發現他右腿馬步蹲在我站直的雙腿胯下,兩人呈現一個過度 性感 滑稽的姿勢。前方休息的舞者看到了,忍不住大笑,leader也大笑,我也只好跟著大笑,然後趕緊請教他本來想要我怎麼落地。

解答:原來這動作根本沒打算讓follower落地,而是在落下時雙腿直接跪在leader大腿上!

⋯⋯哈哈,我哪能想到我可以掉在leader身上呢⋯⋯原來我現在已經慢慢進入可以飛的等級了!(誤)

語言不通的狀況,不可能持續永遠。你會在各種驚喜與歡笑裡成長,最終聽得懂對方透過肢體告訴你的每一句期待。

***

我以前練個人舞時,習慣看網路影片,尤其會重複播放某個細節動作小心鑽研,並對著鏡子糾正自己的舞姿。長久下來,我看影片練舞的能力比朋友強很多,但至於舞蹈課,我亂入過零星幾堂,跟老師學習的效率並不比別人強,因為:我沒有辦法「重複播放」;我也許跟上動作了,可是細節跟老師差很多。

而swing,它是我第一個接觸的雙人舞。自學上,光「互動溝通」這部份就佔滿我心緒;我只是跟隨動作,還沒有機會重複播放網路影片並對鏡檢查。我就用這樣陽春的姿態闖入了Level 3第一堂課「Swing Out」——

天啊,不須我按replay,兩位老師就自動重複各種關鍵細節,講究之至,最細微的節拍也分析得精準;並輔以大量的文字描述,從視覺(舞步示範)、聽覺(講解與數拍)、觸覺(糾正微調你的動作)各個面向深入你腦波。尤其當大柯老師嘗試演示舞者雙方張力從迎到拒的過渡狀態時——

「咻~哇!」她歡樂的叫了一聲,用狀聲詞(狀形詞?)描述自己的動作,同時與Wade的距離從拉近到彈遠,動作的緩衝期非常飽滿(強調不該迅速唐突),如她嗓音一樣~XDD